close
這是小華爸的一餐。
與同學聊天時,大家都很有感的是咱們這個世代已經開始背負父母的實質照顧了。因為過去重度依賴食物外食及環境的問題,父母罹癌都快變成每家常態。以前小華一直覺得小華的基因一定很差,因為小華的父母都曾是癌症病患,後來的食安問題,小華才稍稍釋懷,因為食安應該才是癌症的重要連結吧!
小華爸幾年前在化療及放射治療時,小華就開始跟小華爸討論他想吃的菜色和點心來〝量身定做〞他的三餐,所以也累積了一些心得,希望可以互相做些小分享。
改變烹調並不一定要妥協美味,因為人都是可以教育及適應的。小華家的青菜都是用水煮或水燙,先在炒鍋中放少許水及搭配的蔥薑蒜。
等水滾再放入青菜。
菜熟後關火,趁還有溫度加入些許橄欖油或苦茶油。因為小華爸是裝全口假牙,食物不能太硬,所以有時要在〝好吃〞和〝營養〞之間掙扎。
小華爸的正餐通常就是兩菜一湯,湯都是以魚湯較常見,因為不用花時間,只要水滾後魚放進去,熟透後加一點酒和鹽巴即可。鮭魚味曾湯也很好煮,小華會搭配洋蔥增加甜味(小華家從不用味精或糖調味)。
肉除了魚肉,有時也會有雞或鵝啦。這是前一天吃剩的鹽水鵝肉,小華加點白菜與鴻喜菇滷一滷又是一道菜了。
每一餐的準備時間都可以在30分鐘內搞定,其實煮的時間很短,通常約10分鐘內可以完成,其餘較花時間是在洗切部份,因為小華還是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